毕业季|黄河水院: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青竹 通讯员 王红
(资料图)
有一群人,迎着朝阳,循着“大国工匠”的足迹,将汗水挥洒在教学楼、实训场、实习岗位,在校园到职场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用勤奋和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有一群人,执着坚守,立德树人,将青春的光芒倾注在学生身上。他们关注技能、关注品德、重视沟通、输送信念……以“护犊”情怀,誓把每个学生送上最佳工作岗位。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群积极向上的师生,一方努力攀爬,一方全力推举,就业路上一个不能少!
就业无路陷入迷茫
当生命赋予“缺憾”,他们在这个摇篮里努力疗伤,将技能、品德锻造成希望的翅膀。你能想象,折翼的小水滴在施工现场有多么光芒万丈?
小李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自一个贫困家庭,母亲2014年脑血栓后留下严重后遗症,父亲因照顾母亲无法外出务工,全家收入全靠着几亩薄田。但命运的不公不止于此,手部的先天“缺憾”让这名19岁的大男孩品尝了求职的苦楚。
“生命中的‘缺憾’并没有让他丧失生活的斗志,平时的生活中,他就像蒙了灰尘的璞玉,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扫落灰尘,让他有机会被打磨。我知道自己学生有多值得,只是他们需要鼓励和机会。”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工学办主任孟宪金老师说。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般从事工程的施工、测量、试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很强的实操能力。由于他特殊的身体情况难以满足所学专业岗位的技能需求,从该生进入专业学习之初便对其未来的就业问题感到隐隐担忧。步入大三,面对陆续开展的招聘会,始终没有获得面试机会的小李开始对自己的就业能力产生怀疑。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中,看着同学们相继签约了单位并开始岗位实习,他有了心理负担。
在老师们的不断鼓励下,小李积极参加线上招聘,终于有单位意向聘用小李,但单位在进一步了解到他身体缺陷的情况后委婉表示小李无法胜任以后工作,无法签约。经历这段心路历程后,小李心理防线处于崩溃边缘,焦虑、急迫、迷茫、自卑等负面情绪不断困扰着他,状况令人担忧。
一缕阳光驱散阴霾
“当时很焦虑,很崩溃,想努力却没有方向。”回想几个月前的找工作经历,小李陷入痛苦之中,他说,自己家庭条件、身体条件都不允许他啃老,找工作又压得自己喘不过来气。而辅导员和孟宪金了解到他的心理变化后,通过微信、电话、同学等各种途径频繁和他谈心谈话。“一开始是嫌他们唠叨,但日久见人心,就像一缕阳光慢慢让我感觉暖暖的,我知道就业之路不是我一个人在艰难前行。”
一家不行,联系另一家;这个岗位不行,考虑另一个……老师们也记不清联系过多少家企业、查询过多少个岗位、打过多少个电话、发过多少条微信,他们始终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因为了解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相信他们的品德,更欣赏他们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劲头,相信这样的金子是会发光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孟宪金的不懈努力,漯河信运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向小李抛出了橄榄枝。很快,小李前往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但孟宪金的“唠叨”并未停止。到达实习岗位后,他依然经常通过电话、微信等询问了解小李日常生活、身体和岗位实习情况。最令小李感动的是,在岗位实习期间,当孟宪金得知他对目前岗位内容有点生疏的时候,特意和辅导员、工学办的老师从学校驱车2个小时到他工作的地方,看望他并给予指导。
“学生踏实、肯吃苦,专业技能强。而且接受新事物较快,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企业对黄河水院学生的评价。他们对学校老师的评价则是:质朴、敬业、全心全意为了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完全扮演了家长的角色。
在老师和企业的共同帮助下,小李很快适应了工作岗位,目前在许信高速第一驻地办负责道路桥梁的现场施工、巡检等工作。
让就业之路蔚然成荫
黄河水院负责学生就业的老师都有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很多学生的信息,有备注就业困难的,有备注就业岗位质量高的,有备注学生适合什么岗位的。
按照学校党委对就业工作安排,老师们每年在9月份会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排查,建立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档案,安排指导老师一对一进行就业帮扶。学校就业工作一线人员,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技能,为他们推荐最适合的岗位。甚至帮助学生修改并准备好简历、辅导学生面试技巧,以便学生们能够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从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到亲力亲为,为学生搭建就业沟通平台、推荐岗位,再到跟踪就业,时时关注,黄河水院将钉钉子的帮扶精神发扬到极致。
“学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和保障工作专班,校领导带头访企拓岗,制定毕业生就业推进方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校党委书记周保平表示,学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构建就业服务工作机制,强化就业工作考核评比,确保毕业生就业服务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帮扶到人。同时加强新时代水利精神、红旗渠精神教育,出台专项政策,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工程一线艰苦工作岗位去。
“将特殊群体毕业生全员纳入‘一人一策’帮扶范畴,建立帮扶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学生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帮扶举措实、工作进展快。”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胡昊说,学校建立重点帮扶四级联动机制,构建学校、学院、班级、辅导员及学生与用人单位动态联系的就业服务工作模式,开展“一对一”精准做好帮扶,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动态管理,确保就业精准。
今年,学校扎实落实各项高校就业政策,利用就业网络服务平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通过新媒体等渠道开展就业政策宣讲服务,除了正常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程,还深入开展就业心理援助、特别设立女大学生就业专场服务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实施,确保了毕业生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