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详情

当前滚动: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

行业资讯 来源 :人民网 2023-05-27 08:35:09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

记者采访发现,各地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菜篮子”更充盈,“果盘子”更丰富,一个个“乡字号”“土字号”创响,产业发展向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转变,政府服务由注重支持生产向支持产业后端延伸,利益联结向全产业链利益合理分享转变……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打出“绿色牌”,延长产业链,特色农产品亮品牌、涨身价


(相关资料图)

黑龙江省汤原县的稻田里,机声轰鸣,几台无人插秧机正在作业。“寒地、黑土、山泉,汤原大米是合作社发展的底气。”靠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好招牌,香兰镇庆丰村党支部书记初志国发起成立水稻种植合作社,入社村民186户。

为保证大米品质,初志国邀请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传授绿色种植新技术,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施用生物有机肥,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式来防控水稻病虫害。“绿色稻米成了新招牌,带动乡亲们鼓腰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1.5万元。”初志国说,目前合作社共有绿色水稻示范田555亩,有机水稻示范田105亩。

“种有机稻已经第五年了,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丰庆然大米,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订单多了不少。”初志国说,按照产业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庆丰村将发展有机水稻2525亩,平均每亩增加效益466元,人均增收2566元,辐射全村水田面积98%以上。

走进离合作社不远的大米生产工厂,记者看到稻谷先进入机器清理,灰尘、杂质很快被自动分离,随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经过碾米、抛光后,晶莹剔透的大米装袋封口后整装待发。

“汤原大米”是汤原县的特产,当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05万亩,大米加工企业38家,12家企业获批使用‘汤原大米’地理标志专用标识,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89.7万亩,水稻总产量45.4万吨,产值10.9亿元。”汤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明坤介绍。

延长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是关键。田间连车间,更多“原字号”变成“深字号”。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9.14万亿元、增长3.6%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有望达到80%。

“辣椒之乡”山东省武城县,在中椒英潮、馨赛德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下,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辣椒年加工能力在20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85%。鲜椒酱、辣椒食品、辣椒预制菜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

鲜椒酱生产车间里,工人正操作机器对辣椒进行清洗、粉碎、熬制、灌装。“鲜辣椒每公斤10块钱左右,做成鲜椒酱后,一罐50克装的辣椒酱可以卖到5块钱,价值大幅提升。”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赵刚说,目前辣椒深加工产品畅销35个国家和地区。

让更多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变身形态各异的商品。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等业态。支持龙头企业在县域布局原料基地和加工产能,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利益联结紧,产销对接畅,让更多特色产业长成富民产业

四川省青神县冷链物流产业园里,一筐筐柑橘通过输送机进入洗果、风干、分选自动化生产环节。近年来,青神县完善冷链物流服务,柑橘综合产出效益提高10%以上,保障果农稳定增收。

高台镇百家池村村民徐桂枝把自家果园托管给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从种植到施肥用药、修枝除草,再到水果销售,一条龙全部由合作社包了。徐桂枝说:“以前每亩果园能赚5000元,交给合作社托管后,每亩果园能赚7000多元,省时省力,效益高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像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当地柑橘产业发展主力军,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已实现全覆盖。“以前销售柑橘是单打独斗,市场信息不灵,种了好果却卖低价。现在政府搭台帮我们与市场对接,销售渠道打开了,果子价格上去了。”果农李安国说。

产销对接顺畅,“才下枝头,就上餐桌”。青神县通过持续举办椪柑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农博会、果蔬产业博览会等,与江南菜蔬批发市场、百果园等30余家大型商超、渠道商开展产销对接,建立稳定供应关系,让枝头鲜果连接大市场。

前不久,河南省夏邑县在北岭镇西瓜种植基地举办西瓜文化节,拉开了20万亩西瓜的销售序幕。“夏邑西瓜”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当地为做好西瓜“土特产”大文章,培育西瓜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312家,设置128个“夏邑西瓜”直销点,从业人员12万人。

一大早,夏邑县北岭镇西瓜种植基地里,种瓜能手张兴抗和妻子忙了起来,看着一车车又大又圆的西瓜装车,夫妻俩脸上露出笑容,“今年行情稳定,上车价格每斤2元左右,俺这20亩西瓜预计纯收入20多万元。”张兴抗说。

在西瓜代办点,满载西瓜的车队伍整齐有序。过秤、验瓜、包装、上车,“夏邑西瓜”被发往全国各地。“目前,一天能收购10万斤左右,主要发往上海、福建、湖南。”西瓜经纪人武统乐说。

一根西瓜藤,结出乡村振兴累累硕果:“夏邑西瓜”品牌价值达25.53亿元,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振兴要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山西的小黄花、陕西的苹果、广东的荔枝……各地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做优物流销售服务,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模式,带领乡亲们闯市场,让特色产业长成富民产业。目前全国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

向产业融合要效益,打造全产业链条,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这是咱们宁陵金顶谢花酥梨,酥脆多汁,喜欢的抓紧下单啦”……河南省宁陵县电商产业园直播基地里,30多名直播员向网友推荐酥梨等农产品。附近的农产品云仓和物流分拣中心里,工人也忙着打包、装车,将各类农产品运往各地。

借助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宁陵酥梨搭上互联网快车。目前,宁陵县电商产业园已开设网店1000多家,通过园区电商平台,销售高峰期仅酥梨产品一天销量就可达到10余万单。宁陵县每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酥梨达1.2亿斤。

小小的梨子长成大产业。“宁陵县酥梨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总产值15亿元;酥梨亩产超万斤、梨农人均收入2.6万元。”宁陵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赵亚说,酥梨是全县脱贫主导产业,直接带动6万多群众增收,是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

在宁陵,梨不光能吃,还能看。每年梨花开时,22万亩梨园竞展美景,人在园中走,如在画中游;每到秋季,硕果满枝,游客纷至沓来。石桥镇党委书记吕海涛说:“举办梨花节、采摘节,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游,万亩梨园让乡亲们鼓起腰包。”

以梨为媒,宁陵每年吸引80余万游客前来观光,带动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宁陵县顺势出台政策,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小吃店、采摘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刘花桥村村民魏道礼在路边开设采摘园,卖特色小吃,年增收两万多元。

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配置,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基础,激活发展新动能。今年一季度,全国新批准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

在黑龙江省方正县,总投资5000万元的方正银鲫现代渔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建成后,可年产方正银鲫“夏花”5亿尾。

方正县渔业资源丰富,方正银鲫出肉率高、抗病力强、生长快、个体大,是农业农村部门连续多年推介的优质农产品。站在方正银鲫原种场鱼塘边,负责人李广春双手捧着色如银锭的鲫鱼,脸上绽开笑容:“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一定抓住时机好好干。”

为了让方正银鲫更快走向市场,李广春在县里扶持下,积极与大专院校、企业等合作,从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品牌知名度入手,增强原种场的生产和推广能力。目前原种场养殖面积285亩,年产方正银鲫“水花”1亿尾,原种“夏花”5000万尾,辐射带动养殖户500多户,发展养殖面积4万多亩,产值2000万元以上。

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将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突出“土特产”要求,实施全国乡村重点产业提升行动,建立完善工作推进体系,加快农业全链条升级。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推介一批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6日 18 版)

标签:

精彩放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