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详情

畅通社区“微循环”,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读) 热点聚焦

行业资讯 来源 :人民日报 2023-05-07 19:55:50

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社区商业如“毛细血管”般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自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2批次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超1400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形成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费。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将在全国开展,继续“缺什么、补什么”,将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资料图片)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多个城市的街头巷尾,调研这一民生实事怎样落细落实;采访相关部门和专家,共话便民生活圈如何让生活更便利。

山西太原

“小修小补”回到街头

“配把钥匙、补条车胎、裁个裤边……城市越来越大,居民越来越多,‘小修小补’少不了。”山西太原亲贤北街,锁匠王晓俊在街头和记者聊起生意经。

58岁的王晓俊干锁匠30多年,一头白发、两手老茧,干起活来颇为利索,一把钥匙从坯子到成型要不了1分钟。他从小喜欢倒腾手工,当初“找邻居借了10元钱”闯荡太原,靠着街边摆摊,“给两个儿子各备下一套婚房”。

前两年,王晓俊萌生了退意:“常年露天‘打游击’,吃饭没准点,寒暑天都得扛。”想到自己年纪大了,孩子们也都有了工作,老王便不再上街出摊。

王晓俊常活动的亲贤社区,是太原市的一个商业中心社区,棚改后很多老住户仍在此生活。曾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的侯丽琳回忆:“有一段时间,‘小修小补’确实消失了。群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设置专门区域、让小手工回归’的建议。”

2022年下半年,太原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第二批试点名单。据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科长杨静介绍,市里专门在城六区规划设置一批便民摊点,让“小修小补”有序回归;积极推进核酸亭改建“便民服务亭”,目前已改造完成100多个;计划到2026年底,力争实现主城区40%的社区达到高水平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标准。

亲贤社区所属的平阳路街道主动找到王晓俊,协调提供便民摊点。很快,闹市街头的旧报刊亭完成改造,“老王开锁”工作间开张了。5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却是“五脏俱全”:左手边,挂着满墙钥匙,工作台上是3台小型配钥匙机;右手边,摆出颜色造型各异的门禁牌,刻章机和电脑分置两层;正对面的墙上,“山西省锁业协会会员单位”牌子很显眼。

“以前我也打听过,这种固定摊点一年怎么也得交3万元。”王晓俊感觉吃上“红利”,“现在一个月交500元就行!”记者留意到,不到1个小时,王晓俊就刻了2个章、配了3把钥匙,“每天早8点开到晚8点,再不担心风吹雨淋,中午还能支开椅子眯一会儿。我感觉能再干几年,坚持到抱孙子!”

上海普陀

“一站式服务”开在门口

临近中午,家住上海普陀区普陀四村小区的黄龙顺,慢悠悠走出小区大门,来到长风新村街道白兰片区,点了一份芹菜百叶肉丝、一份油焖茭白,加汤和米饭,一共花费16元。

普陀区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试点地区。白兰片区则是这里的社区服务综合体之一。一栋小楼里,除了社区食堂,还有西点店、咖啡店、乒乓球室、舞蹈房……“吃完饭休息休息,还可以喝咖啡、打乒乓球,一站式解决很方便。”黄龙顺说。

长风新村街道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2万人。作为人口较密集的城区,街道内生活消费配套原本多是生鲜超市、早餐网点、美容美发等基础类服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提高了,如健身、咖啡、鲜花这些消费,从‘奢侈品’变成很多人的‘必需品’。”长风新村街道普陀四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瑜说。

记者在规划图上看到,长风新村街道正依据社区特色,打造便民生活圈:西部居民区集聚,紧邻苏州河步道,有康养中心等设施,打造为健康宜养便民生活圈;中部,长风公园、长风文化馆等生态、文化资源集聚,打造为生态人文便民生活圈;东部,围绕大型综合商业中心,打造为活力商业便民生活圈……

“以前居民们购物、消费,可能要去徐家汇、南京路,现在不出街道,都可以解决。”顾瑜说,街道也有意识地引导社区商业由过去的传统购物、餐饮向休闲、文化、健身、娱乐等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商贸发展。

口红节、手工市集、巡游演出等活动逐渐开展,吸引了不少居民的关注。“我们鼓励‘一店多能’,让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一站式解决。”长风新村街道营商办负责人说。对于各商业场所的创意活动,街道都会鼓励和支持,“让居民感觉到社区是家的部分,城市是家的延伸。”

黄龙顺说,儿孙周末喜欢到商场和公园去逛,自己则爱到已经贯通开放的苏州河步道走走,步道边有苏河水岸驿站,驿站里不仅提供直饮水、雨伞、充电宝等便民服务,还有公益阅读空间,“看看河景,读读书,太舒服了!”

贵州贵阳

找准居民急难愁盼

下午2点,连着打完3通电话,叶涵文脸上露出笑意:忙了近3个月时间,总价40多万元的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4台设备终于谈妥,一周内送至贵州贵阳乌当区新光路街道新光里社区卫生服务站。

2021年,贵阳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试点。同年12月,贵阳“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发布,着力打造“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全覆盖的便民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在新光里社区,居民期盼许久的卫生服务站也提上日程。

为申请卫生服务站项目,做过多年药店、医疗器械生意的叶涵文4次摸排调研,了解居民意愿和辐射范围。“整个片区60岁以上老人有七八千名,既有刚性需求又有市场潜力。”乌当区的多重支持也让她下定决心,“店铺长期免租缓解了资金压力,同时在中医专项、公共卫生方面还有一些补贴,区卫健局会不定期派遣医护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

历经层层筛选,叶涵文争取到这个项目。卫生服务站自去年9月正式运营以来,平均每天接诊近20人,基本实现慢病、基础病诊疗与管理。接下来她还想再投入100万元,添置仪器设备。

考虑到社区老年人的普遍需求,乌当区民政局还争取省级补助资金266万元,在新光里社区新建养老服务站、社区食堂等设施。“以老年人助餐服务为例,日均服务量依据人次,每年享有相应补贴,最高达10万元,由市、区两级财政按6∶4承担。”新光路街道办事处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夏德慧介绍,在新光里社区便民消费中心,游泳馆、健身房、艺术培训、矛盾纠纷联动调解中心等逐一配套,农贸市场建设也进入尾声,今年将吸引商铺入驻运营。

“城市改造提升,只有契合居民诉求,找准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才能得到大家支持,共同建起社区生活‘同心圆’。”乌当区“一圈两场三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韦作洪说。

[责任编辑:刘彬]

标签:

精彩放送

返回顶部